(资料图)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9日讯(记者 郭文培)应急救助、心理援助、家庭关爱、为老服务……近年来,各种精细化的医疗卫生志愿服务已遍布大江南北,满足着公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新时代,如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促进医疗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在6月17日在京举行的“关爱健康”医疗志愿服务交流研讨会上,与会嘉宾们表示,起死回生不一定在医院,也可以发生在院外。增强公众急救、自救、互救能力,是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水平的迫切要求。同时,医疗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需要专业性和群众性结合、临时性和长期性结合、预防辅助与疾病救治结合。
“关爱健康”医疗志愿服务交流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经济网记者郭文培摄
医疗卫生志愿服务专业化、持续化,可以进一步提高公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对于社会和谐发展和良性运行有着重要意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副院长郭树彬表示,增强公众急救、自救、互救能力,是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水平的迫切要求。借助互联网大数据资源,可以更好推进建立健全院前急救网络信息化,普及医疗应急志愿者培训,全面提升急救医疗能力和救护水平。
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常务副秘书长田丰认为,开展医疗卫生志愿服务,有助于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配置、满足群众的专业性和持续性需求、促进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互动、促进医疗行业引领志愿服务文化。医疗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需要专业性和群众性结合、临时性和长期性结合、预防辅助与疾病救治结合。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张强则表示,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建设,要加强国际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四化”建设,同时促进“引进来”“走出去”成果衔接,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影响框架。
据了解,“关爱健康”医疗志愿服务交流研讨会由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中国志愿》杂志社、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中志联“关爱健康志愿服务项目”团队、“医路顺心”关爱健康志愿服务队承办。中宣部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宣传处、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各地的志愿服务组织、医疗机构、高校、爱心企业、新闻媒体和医疗志愿者代表等150余位嘉宾参加会议。会议现场还举办了中志联“关爱健康志愿服务项目”百场活动推介,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关爱健康专项基金成立仪式,“护佑童心”小儿先心病筛查与救助项目、“爱的支撑”主动脉夹层救助项目启动仪式,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医疗志愿服务示范站揭牌仪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