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推进适儿化改造,就要以“1米高度”看城市,以儿童视角观照儿童需求。大到学校、公园、医院、公交设施,细到一桌、一椅、一床,都需要设身处地、真心实意为儿童考虑。
关爱儿童,就是守护未来。2022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明确了儿童友好空间的规划、设计、建设以及各类空间的适儿化改造等要求,提出推进“1米高度”的儿童视角设计,让广大儿童公平享有便捷、舒适、包容的设施、空间和服务。多地积极探索,加快推进适儿化改造,以“1米高度”勾画城市未来。儿童节前夕,记者赴多地采访适儿化改造等情况。(5月31日《人民日报》)
每一个儿童都值得被关爱,每一个儿童都需要被呵护。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环境会议首次提出“儿童友好型城市”概念,认为“一个明智政府在城市所有方面全面履行儿童权利公约的结果,不论是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或者社区,在公共事务中都应该给予儿童政治优先权,将儿童纳入决策体系中。”加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加快推进适儿化改造,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广大家庭的切身利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提升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水平,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明确要求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和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工作;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到《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明确各类空间适儿化改造等要求,我国打造儿童友好环境的制度设计逐步完善,儿童友好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为加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加快推进适儿化改造,一些地方也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出台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文件。建设安全便捷的道路交通、提供舒心便利的服务设施、打造自然趣味的开敞空间……各地区以“1米高度”的儿童视角规划城市未来,以服务友好、权利保障为重点,探索建立儿童参与机制,创新儿童参与公共事务等形式,让儿童真正融入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过程中,使城市空间真正“适儿”。
笔者认为,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推进适儿化改造,就要以“1米高度”看城市,以儿童视角观照儿童需求。大到学校、公园、医院、公交设施,细到一桌、一椅、一床,都需要设身处地、真心实意为儿童考虑。
一座城市对儿童的关爱体现在细节上,适儿化改造也需多一些细节考量。今年3月,广州市儿童公园儿童花园建设期间,25名小朋友作为小小体验官来到施工现场,与设计师、建设者们面对面交流,描绘着自己心中儿童花园的样子。很快,孩子们的期待成为现实。高大的榕树下,五颜六色的花朵开了满园,草坪上,滑梯、蹦床等设施为儿童游玩提供了充足空间。这启示我们,适儿化改造应畅通儿童参与机制,俯下身子聆听儿童心声。
以“1米高度”看城市,最能看出一个城市友好度。儿童视角是敏感的,也是细微的。一个城市对待儿童友好与否,于细节处一目了然。如果说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一场长跑,那么坚持了儿童视角,我们的城市发展就会后劲充足、行稳致远。当然,要完全实现城市的适儿化改造,还需要通过法律条文的细化,进一步织密保护关爱儿童的安全网。(付彪)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