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上午,130余名旅客乘坐中国东方航空使用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机执飞的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平安飞抵北京首都机场。这也标志着我国国产大飞机顺利完成了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长江新闻号》连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专家王亚男,为您深入解读。
(相关资料图)
长江新闻号:今天,国产大飞机 C919 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完成了从“产品”变“商品”的飞跃,您如何看待这历史性的一刻?
王亚男: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从上海飞往北京,在落地的那一刻,它就完成了首次的商业运行。这次商业运行对于国产大飞机工程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它标志着前期的研制和科研试飞完成了历史使命。C919从这一刻起,从一个产品变成了一个商品,而且开始在国内的航线上发挥它的历史使命,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但是中国商飞目前还有很艰苦的工作要做。一方面要保证C919在国内的航线运行方面得到有力的技术支援,保障体系的服务,而这个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工作;同时中国商飞还必须稳步地提高自己的生产节奏,加快交付进度,这样才能够让已经订购C919的客户能够如期拿到飞机。
长江新闻号:C919规划未来五年,年产能计划到达150架,现在已经有1200多架的订单。C919未来能否打破波音、空客长期垄断世界航空市场的局面?
王亚男:如果未来五年C919的产能能够超过年产100架甚至150架,那么在那个阶段上,可能它的交付节奏就会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准,但达到这个能力还是一项艰苦工作。而很多朋友都在关注说,如果商飞真的能够实现这么高的产能,是不是就可以跟波音和空客实现三足鼎立呢?我个人觉得实际上单纯从交付的产能和能力来评判,还不足以下这样一个论断。因为波音和空客都是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拥有雄厚的民用飞机的研发、科研试飞、运行以及保障能力和经验。相比之下,中国商飞还是一个后来者,即便是我们这几年加速发展,但是我们仍然还有相当的一段路要走,才可以成为世界上,能够与波音和空客比肩的一个制造商。而且在这样的制造商的背后,还有着强大的国家科技创新实力的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还有相当漫长的,甚至是艰苦的道路需要去跋涉。
长江新闻号:我们看到波音和空客两家企业用大量的家族化型号将市场需求细分为无数型号。那随着C919首次商业飞行,您如何展望C919项目未来的发展前景?
王亚男:C919未来的发展显然是会实现产品的型谱化发展,也就是家族式的发展。C919未来会出现在基本型的基础上可能会出现增程型,或者说是一些特殊用途型,也不排除会发展出货运型这样的型号。但是作为这样发展的基础,一定是C919的基本型能够在航运市场上站稳脚跟。目前摆在C919面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实现既定航线的有效运行,保证有比较高的出行率,保证万无一失的安全可靠性,这样才能让这款产品在市场上赢得初步的信任。接下来就是要通过完善的技术支援服务体系来实现这款飞机运行的经济性。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要确保使用C919的航空企业能够获得盈利,这样才能够让C919拥有比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长江新闻号:在C919成功进行商业首行的同时,国产航空发动机长江1000也在进行相关的测试,C919用上“中国芯”还有多远?一旦换装国产发动机,对于未来中国大飞机产业又意味着什么?
王亚男:我们也知道C919目前使用的动力装置并不是国产产品。而是通过国际合作获得的,是CFM公司的专属产品。那么这款产品我们知道在国际上性能是比较先进的,跟波音的737最新型,以及空客A320的最新型使用的发动机是同一个水准。中国国产长江1000目前它的研制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但是从历史经验上看,一款大型的民用高涵道比喷气发动机它的研制周期绝对不短。而考虑到中国过去在这个领域,我们的经验是欠缺的,我们必须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实验。在各种可能性中去寻找最有价值的技术方向,所以这个时间短不了。因为从历史上看,一款先进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往往需要二十年以上,而中国的民用航空发动机摆在我们面前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先期完成。我个人觉得从现在长江1000已经进入试车阶段来判断,国产的发动机能够装上国产飞机进行测试运行,大概会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但是到大规模地投入使用,我想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耐心。
(来源 长江新闻号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张文杰)
关键词: C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