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军陆战队步兵班使用的M27步枪
M27步枪
全长:85~95厘米
空重:3.7千克
全重:5.7千克
枪口初速:883.92米/秒
持续射速:大于36发/分
最大射程:3545米
美国海军陆战队前司令阿尔弗雷德·格雷说过,每名陆战队员永远首先必须是一名步枪手,其他都是次要的。这句话曾被反复引用,以激励海军陆战队士气,由此衍生出的另一句“每名陆战队员都是步枪手”,更是被海军陆战队新兵训练营奉为圭臬。
早在2010年,美海军陆战队正式启动“步兵自动步枪”换装计划,逐步用M27步枪更换原有的M249轻机枪。近来,在现任陆战队司令领导下,美海军陆战队加紧推动换装,使用M27步枪代替M16/M4步枪。完成这两次换装将意味着,在美海军陆战队一线战斗班,人人手持M27步枪。有人质疑,这究竟是对“每名陆战队员都是步枪手”的传统回归,还是对“每名陆战队员都是机枪手”的现实跃进?为何M27步枪如此受到青睐?
“步兵自动步枪”计划
提到M27步枪,就不得不提“步兵自动步枪”计划。这个计划最早于1999年提出,旨在寻找一种轻量、弹匣供弹、介乎突击步枪与轻机枪之间的5.56×45毫米弹药自动步枪,以提高自动步枪手的机动性。值得注意的是,美军所称的“自动步枪”,其实就是军迷所说的班用轻机枪。
2005年7月14日,美海军陆战队根据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一线战斗实践,正式发布“步兵自动步枪”设计招标,具体要求包括:便于携带、易于生产;与班组内其他步枪外形相似,减少敌方关注;便于在反恐、反暴骚乱行动中提供高速密集火力;使用北约标准步枪弹以及采用30发北约标准式弹匣供弹等。这些要求成为M27步枪的标准。
两次换装后,战斗班人手一支M27步枪
2011年,美海军陆战队向驻阿富汗4个步兵营和1个轻型装甲侦察营配发了458支M27步枪进行实战检验,结果表明,M27步枪准确性远超M249轻机枪。随后,美军正式决定用M27步枪换装M249轻机枪。2013年7月,耗资1300万美元的6500支M27步枪交付美海军陆战队,以替代M249轻机枪。
换装并没结束。2018年,美海军陆战队再次宣布:逐步使用M27步枪替代M4步枪,换装范围包括所有步枪手乃至战斗工兵和轻装甲侦察兵。换装完成后,新编制下由12人组成的海军陆战队步兵班,除一名精度射手手持一支M38精准步枪外(其实也是加装狙击瞄准镜的M27步枪改版),其余11名士兵将人手一支M27步枪。
“一枪包打天下”意义何在
换装M27步枪既反映出美海军陆战队对班组战术的最新理解,必然对美海军陆战队作战方式带来重大影响。
回归精度传统,强调一击毙命。M249轻机枪无法单发射击且精度不够,美军对此早有不满。与之相比,M27步枪单发精度非常高,在100米处射弹随机误差不超过5.76厘米,接近准狙击枪水平。美海军陆战队不惜重金,为一线战斗班全面换装精度优异的M27步枪,正是全面回归“精度”射击传统的表现。另外,由于M27步枪配有两脚架,便于射手长期据枪,而且其外形与M16系列枪械基本一致,外形光滑,更符合美海军陆战队传统操枪习惯。此外,M27步枪由于重量相对机枪较轻,同样适于进行居民地近距离战斗。
重视火力效力,强调整体效益。尽管美海军陆战队十分看好M27步枪,但这种“一枪包打天下”的做法仍存在争议。许多人认为,“步兵自动步枪”是一个尚未经实战检验的概念。另外,M27步枪的弹匣供弹方式与M249的弹链供弹方式相比,不便于实施持续火力压制。但是,M27步枪在阿富汗战场的实战表现得到一线官兵好评。换句话说,M27步枪提供的是精准高效的连续火力,而不是普通低效的压制火力。
虽然M27步枪单枪短时射速无法匹敌M249轻机枪,但整体有效持续射速并不逊色。如果按照陆战队一个班的集体射速换算,原本配备3挺M249轻机枪和8支M16A4步枪,全部换装M27步枪后,持续射速不仅比之前高,而且火力更精准、有效。从这点看,美海军陆战队为一线战斗班全面换装M27步枪,强调的是火力效力和整体效益。
编制体制同步,强调作战运用。在换装M27步枪的同时,美海军陆战队同步换装下一代两栖战斗车,该车恰好可满足一个陆战队步兵班乘车机动需要,而且可以在步兵班徒步战斗时提供强大的远程压制火力支援,另外,全部换装M27步枪后,集体负重降低至少4千克,负重分配更加均衡。
另外,参加首批测试的许多机枪手认为,M27步枪可以在800米外进行单发精准射击。在全自动射击模式下,比M249轻机枪的附带毁伤低。一般来说,M27步枪在700米左右距离,使用单发模式,可充当远程精准火力;而在200米左右距离,可充当中近程压制火力。M27步枪射手的1发精准射击效果,相当于以往班用火器3~4发点射的射击效果。
因此,无论是从班组综合作战效能,还是人车作战效能配合上看,M27步枪在作战中,可以让“每名陆战队员既是机枪手又是步枪手”,不仅更适应陆战队背水攻坚对补给的苛刻要求,而且可以满足居民地巷战等常见战斗场景需求。(李昊野)
关键词: